【编者按】2020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是我校入选辽宁省建设国内一流大学行列的开局之年。为贯彻新发展理念,持续深化“解放思想推动高质量发展大讨论”,促进学习讨论成果转化,发挥优势,补齐短板,推动全校上下思想大解放、能力大提升,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和实现辽宁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的新征程上,深入推进内涵式发展,学校特在校内各宣传平台上,开设“聚焦高质量,推进‘双一流’”专栏,全媒体聚焦学校高质量发展,为学校推进“双一流”建设建言献策、凝智聚力。
本期推出记者采写的软件学院(人工智能学院)“聚焦高质量,推进‘双一流’”专题报道文章。
(记者 李彦,通讯员 沈学利)2020年是我校入选辽宁省建设国内一流大学行列的开局之年,也是软件学院创新发展的关键一年。软件学院承载着“双一流”建设的重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集体的智慧想事、谋事、干事,打好“双一流”建设的“推进战”。
一、以人才培养、内涵建设为主线,推动学院工作再上新台阶
牢记使命,培养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学院始终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努力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学院本着继承、创新、求实、担当的工作作风,强化课堂主阵地人才教育,通过课程思政,达到专业课与思政课同向同行,强化体育锻炼和第二课堂教育,有针对性地开展美育熏陶和劳动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创新实践,多模式培养应用创新型人才。确立“应用型+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构建“模块化、渐进式”课程体系,多模式培养应用创新型人才。在育人模式方面,采取创新实验班、腾讯卓越班、校企协同联合培养等;在教学模式方面,采取常规面授、教学资源线上线下授课、云平台开放式实验平台等;在实践能力训练方面,采取“即讲即练,讲练结合,以练代讲”形式训练学生的实践思维和能力;在校企协同、联合培养方面,学院与腾讯云计算(北京)有限责任公司合作,与东软集团、中软国际、大连华信、文思海辉等近40家知名企业校企合作,形成了以上海、北京、大连、深圳为中心,辐射长三角、珠三角和环渤海经济圈的实习实训基地及就业基地。
注重实效,推进“金课”和课程思政建设。学院牢记课程是人才培养的核心要素,全力推进“金课”建设。在建设过程中,做到把知识、能力、素质有机融合,建设体现创新性、探究性和个性化的“金课”。另外,发挥课堂育人主渠道作用,强化专业课程育人导向,加强教师思政,提升教师育德意识和育德能力,着力推进课程思政。
瞄准方向,加速人工智能及新工科发展。“人工智能”多次被写入了国家政府工作报告,人工智能产业已上升为国家战略,学院瞄准人工智能发展方向,填补人工智能领域的人才短缺,借助多学院之力全力申报人工智能新专业。为推进“新工科”建设,以腾讯卓越班形式,承办“人工智能+X”新工科人才培养。另外,通过面向全校新工科的实验教学“云团”及“人工智能+”新工科综合实训平台,推进人工智能领域专业建设,以及机器学习、深度学习、互联网+技术与传统工科专业的融合。
未雨绸缪,做好第五轮学科迎评工作。软件工程学科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绩,为做好全国第五轮学科迎评工作,学院重点在人才培养质量、师资队伍与资源、科学研究水平、社会服务贡献与学科声誉等方面做好培养、建设、保障等工作,还在价值导向和思想引领、立德树人和人才培养质量、师德师风、社会服务贡献、与相关机构合作等方面下功夫。在人才培养方面关注学生的获得感和成长度,加强本科生培养;在师德师风方面,健全师德师风建设机制,重视榜样引领以及传承作用;在科研评价方面,深化分类评价,重视学术成果的质量等等。本着以评促建、以评促管、以评促改、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原则,加快推进软件工程学科发展,积极做好全国第五轮学科迎评工作。
目标“双万”,稳步建设软件工程专业。2019年,学院软件工程专业被辽宁省确定为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020年,学院将全力抓住申报机会,争创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为培养能够适应软件产业需求的应用创新型人才,同时争创2020年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学院班子多次研讨软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专业设置和建设、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教学评价和质量监控等内容,涵盖包括培养目标、培养内容、培养方式和培养条件在内的人才培养诸要素,并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计划,对2020年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申报任务进行分解,确保“双万”计划稳步推进。
二、聚焦高质量,谋划新发展
人才强院,加大人才引育力度。增强人才是学院第一资源、是引领“双一流”建设第一动力的意识,加大引育人才力度,形成党委统领、统分结合、上下联动,全员参与的引人育人局面。同时做好引育人才的使用、培育、考核、发展的相关配套措施。
强化素质,培养紧跟新技术发展的师资队伍。着力培养学科带头人、学术骨干教师,发挥他们引领学科发展的作用,学院在对外交流、经费使用、研究环境、绩效奖励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通过有计划地安排青年教师到知名企业、培训机构和做访问学者等形式,拓展校内教师吸收新技术、提升教学实践能力的途径,使之不断吸收新的知识、紧跟新技术发展和使用的步伐。
高位推动,软件工程学科大发展。我校软件工程一级硕士点是教育部首批的软件工程硕士点,2020年计划招生100人。学院扩大导师队伍,引进著名企业、知名高校导师联合培养,建立人才培养基地,提供研究环境和实验条件,加速学科发展。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强化办学特色,学院研判实际,谋划学科发展,积极推进软件工程博士点建设,扎实助力学校高质量发展。
合作交流,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借力发展。通过走访双一流高校、依托腾讯云影响力加速与企业合作、与校内兄弟院系交流合作等方式,做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与国际交流合作处等探讨中外合作办学和学术交流,建立既与国际接轨、又具有学院特色的学科发展和人才培养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