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学习借鉴兄弟院校先进经验,进一步提升我校后勤服务保障水平与管理效能,激发为学校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的内生动力,7月2日,校党委常委、副校长周天然率领学校总务后勤部门主要负责同志及相关业务骨干,专程赴沈阳化工大学开展专题调研。此次调研旨在通过实地考察、深入交流,对标先进,查找不足,探索后勤服务提质增效的新思路、新举措。沈阳化工大学对此次调研活动高度重视,校党委书记周志强,党委常委、副校长杨学印亲自接待,并全程陪同调研活动,充分展现了两校之间深厚情谊。

在周志强书记的亲自引领和生动讲解下,调研组一行首先参观了沈阳化工大学校史馆。周志强结合丰富的历史图片、珍贵的实物档案和详实的文字记录,系统介绍了沈阳化工大学从建校伊始的筚路蓝缕,到不同历史时期办学的艰苦奋斗,再到建设新校区进入新时代以来的跨越式发展历程。他重点阐述了学校在服务国家化工产业、推动地方经济建设方面所做出的突出贡献,以及依托化工学科优势形成的鲜明办学特色。
随后,调研组参观了该校精心打造的“化工报国:新时代雷锋精神育人中心”。周志强书记在此着重介绍说:学校党委以辽宁共和国工业奠基地、雷锋精神发祥地红色“六地”为依托,深入挖掘弘扬雷锋精神和中国百年化工的历史资源,致力于形成参观、学习、研究、教学和实践“五位一体”的育人品牌,突出了“德能化大”育人优势。这种将思想引领、价值塑造与专业教育、实践能力培养紧密结合的育人模式,给调研组留下了深刻印象,也为我校后勤系统如何更好地服务育人提供了宝贵启示。

最后,在周志强书记和杨学印副校长的陪同下,调研组实地考察了校园绿化美化、景观布局、公共空间利用及校园文化建设情况。漫步于绿树成荫、绿草氤氲的校园,随处可见蕴含化学元素文化小品。周志强书记详细介绍了学校在校园环境规划、绿化养护管理、文化氛围营造等方面的理念、投入和成效,特别是如何将专业特色融入校园景观设计,使校园环境变成无声的育人载体。其精细化的管理和富有特色的文化建设实践,为我校优化校园环境治理、提升文化品位提供了直观的参考样本。

实地考察结束后,双方举行了后勤工作专题座谈会。我校总务后勤部门负责人与沈阳化工大学后勤管理处的负责同志开展了坦诚而深入的交流。座谈会由沈阳化工大学后勤与基建党总支书记、后勤管理处处长刘铸主持。双方首先就各自后勤系统的组织架构、职能划分、人员配置及运行机制进行了详细介绍,增进了相互了解。随后,交流聚焦于校园服务精细化管理,水电暖维修快速响应机制,校园环境卫生保持,食堂建设与餐饮管理,成本控制与价格稳定、智慧食堂构建,校园环境改造与提升,校园垃圾处理,信息化平台建设,后勤队伍建设与人员管理,服务育人实践等实际工作内容进行探讨。座谈会气氛热烈融洽,双方不仅介绍了各自的亮点工作,也坦诚交流了面临的共性难题与挑战,并就一些问题的解决思路进行了初步交流。通过座谈,碰撞了思想,启发了思路。
周天然表示,此次沈阳化工大学之行是一次开阔视野、学习取经的宝贵机会。沈阳化工大学在特色化建设以及在服务育人方面的积极探索,尤其是后勤管理服务方面展现出的系统性规划、精细化管理值得我们认真学习和借鉴。他强调,学校后勤工作是保障教育教学科研活动正常运转、服务师生校园生活、支撑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总务后勤部门要以此次调研为契机,首先要强化服务育人意识,认识后勤工作肩负的立德树人责任,将服务保障与育人功能紧密结合,营造良好育人环境。其次要树立标杆意识,认真梳理总结沈阳化工大学的好经验、好做法,结合我校实际进行消化吸收和转化应用。再次要聚焦问题短板,查找我校后勤工作中存在的差距和不足,明确改进方向和具体措施。最后要激发内生动力,将交流成果转化为提升能力、改进工作的实际行动,进一步增强干事创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不断提升后勤服务的专业化、精细化、信息化和人性化水平,努力为学校“双一流”建设和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加坚实、高效、温暖的后勤保障。
此次调研活动,有效促进了两校后勤管理服务部门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增进了友谊,搭建了互学互鉴、共同提高的校际后勤管理经验共享平台。它不仅是一次工作交流,更是一次思想观念的更新和服务意识的再提升,必将对我校后勤事业的改革创新与高质量发展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