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弘扬伟大抗战精神,研究和探讨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和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中青年学者成长的基本规律,进一步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7月5日,由辽宁省委教育工委、辽宁省教育厅指导,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思想道德建设专委会和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共同主办的“第二届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中青年学者研讨会暨弘扬伟大抗战精神学术会议”在辽宁阜新召开。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党委书记岑松,阜新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王一民出席开幕式,教育部思政司原司长、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副会长兼思想道德建设专业委员会理事长、北京科技大学思想政治工作研究院院长冯刚教授作大会主旨报告,开幕式由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党委副书记于海臣主持。

岑松深情回溯了辽宁工程技术大学七十六载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光荣传统,介绍了将“太阳石精神”与伟大抗战精神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实践。他指出,辽工程始终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快推进马克思主义学院高质量发展,深化思政课改革创新,着力培养理想信念坚定,具有“太阳石精神”、家国情怀和国际视野的应用创新型人才。

王一民表示,阜新市将积极创造条件,支持辽工程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鼓励开展伟大抗战精神等红色文化资源的挖掘、研究和阐释工作,推动理论创新和实践探索。充分用好阜新丰富的抗战历史资源、工矿文化资源和转型发展实践资源,打造富有阜新特色的“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生动的阜新样本。

冯刚以“思政引领力与思政学科发展的内生动力”为题作主旨报告,从思政引领力在教育强国建设的出场中揭示如何把握思政引领力的三个着眼点,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的理论与实践中阐述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的规律性把握,从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挑战与应对中提出发掘思想政治教育内生动力、运用数字技术为思想政治教育赋能增效的具体路径。强调思想政治工作作为中国共产党治党治国的重要方式,思政引领力对于教育强国建设基本方向的指引是一种内在作用,这种作用的发挥由思政引领力的功能决定。


大会主题报告环节,重庆师范大学原党委书记邓卓明教授以“抗战精神与红岩精神的共有特质及其当代共同价值”为题,武汉大学主流意识形态研究院院长项久雨教授以“数字思政概念之辩”为题,大连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洪晓楠教授以“从标识性原创性概念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原创性理论成果”为题,辽宁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谢晓娟教授以“坚持正确党史观,弘扬伟大抗战精神”为题作大会主题报告。辽宁工程技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金国峰教授主持大会主题报告环节。

大会主题交流环节,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中心主任白永生教授以“大学生精神生活与内生动力相关问题研究”为题,辽宁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李玉珂教授以“深刻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抗战精神的重要论述”为题,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王振副教授以“以文化主体性创新建构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自主知识体系”为题,湖南第一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艾楚君以“陈云红色家风的思想政治教育意蕴”为题进行大会主题交流。哈尔滨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常务副主编李庆华主持大会主题交流环节。

中青年学者研讨第一阶段,滨州医学院医学人文研究中心副主任胡玉宁教授以“关于思想政治教育学术研究中实证方法的思考”为题,西南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刘晓玲副教授以“大模型时代红色文化数据语料建设探析”为题,哈尔滨工程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潘强副教授以“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实践路径研究”为题进行深度研讨。本阶段研讨由《思想教育研究》编辑陈广亮主持,辽宁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张卫平教授作点评。

中青年学者研讨第二阶段,西南石油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副书记林莉教授以“‘大思政课’场域数智化转型问题及对策”为题,合肥工业大学党委研究生工作部部长李丽鹏副教授以“大学生网络德育”为题,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党委学生工作部副部长王海锋以“人工智能时代提升辅导员数字素质能力研究”为题,海南大学党委宣传部王一钦以“数智技术赋能网上思想道德教育分众化、精准化的机理与路径”为题进行深入交流。本阶段研讨由《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编辑万成主持,沈阳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许晓辉教授作点评。

中青年学者研讨第三阶段,桂林旅游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张雷教授以“‘大思政课’视域下协同育人机制研究”为题,沈阳航空航天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张青副教授以“讲好伟大抗战精神专题思政课的几点思考”为题,西南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景星维副教授以“社交网络空间的群体极化如何产生的?——基于多智能体模拟的分析”为题分享研究成果。本阶段研讨由《社会科学辑刊》编辑张依主持,东北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王海威教授作点评。

中青年学者研讨第四阶段,大连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李岩副教授以“AI赋能大学课程教学:优势、挑战、隐忧与未来进路”为题,宁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刘嘉圣以“新时代高校思政课‘八个相统一’规律探析”为题,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万胜以“新时代高校班集体文化供给侧建设路径研究”为题,辽宁工程技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王丹丹以“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调查研究思想研究”为题交流学术心得。本阶段研讨由《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科版)》执行主编韩晓晨主持,湖南科技学院思想政治工作研究所所长唐华山教授作点评。
闭幕式环节,辽宁工程技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总支书记刘艳辉教授就大会取得的成果进行总结,并对各位专家学者对本次会议的大力支持表示衷心感谢。

大会紧紧围绕“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前沿问题”与“伟大抗战精神的时代价值与教育传承”两大主题,展开深入而富有成效的交流与探讨,分享最新研究成果。此次会议聚焦学科前沿,为全国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中青年学者搭建一个高水平的学术交流平台,更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大家一致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肩负着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神圣使命;伟大抗战精神承载着中华民族不屈不挠、自强不息的精神密码,两者的融合研究与实践,前景广阔,责任重大。思想政治工作者要共同努力为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创新发展、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贡献智慧和力量。

来自北京师范大学、武汉大学、大连理工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西南交通大学、中国地质大学、辽宁大学、宁夏大学、海南大学、辽宁工程技术大学等高校和《思想教育研究》《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社会科学辑刊》《中国社会科学报》《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科版)》等期刊的专家学者,以及研究生代表近200人参加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