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大要闻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师生热议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二)

责任编辑:党委宣传部作者:孔德铎发布时间:2025-09-04点击次数:

校党委副书记、校长马修泉:9月3日举行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是对历史的回望、对民族精神的礼赞。受阅方阵的昂扬姿态与大国重器的亮相,彰显了我国国防实力的跨越提升,传递出中华民族迈向伟大复兴的坚定底气。这份底气,源于人才强国战略的深耕,源于教育的基础性支撑,更源于高等教育“为党育人、为国育才” 的初心。

作为扎根辽沈、承载红色基因的高校,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始终以服务国家能源安全、助力辽宁全面振兴为己任。此次阅兵让我们更明晰了办学使命:既要传播知识、培育技能,更要传承红色血脉、厚植家国情怀。我们将把爱国奋斗精神融入办学各环节,一方面深化思政改革,以辽宁 “六地” 红色文化对接课程思政,引导学生将理想融入辽宁振兴与行业发展;另一方面紧扣辽宁产业转型,围绕矿山智能装备等优势学科强化产学研协同,培养更多扎根辽沈、破解产业难题的高素质人才。

校党委常委、副校长荣德生:9月3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观看盛大的阅兵仪式,我深感震撼与自豪。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是中华民族空前觉醒、团结奋斗的共同成果。伟大的抗战精神,包含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这是中国人民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

历史承载过去,也启迪未来。今天,中华民族正以前所未有的从容自信挺立于世界民族之林,高校作为立德树人的主阵地,肩负着传承历史、培育新人的重任。我们在教育教学中要将伟大抗战精神融入立德树人全过程,引导学生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将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学习与未来规划,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贡献力量!

校党委常委、纪委书记李兵: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历史承载过去,也启迪未来”。80年前,中国人民经过14年不屈不挠的浴血奋战,取得了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伟大胜利。铭记历史,才能更好地保持清醒;铭记历史,才能更好地开创未来。作为纪检监察干部更要以史为鉴、以志为魂,在新时代继承和弘扬伟大抗战精神,不断增强“忠诚干净担当,敢于善于斗争”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行动自觉,将爱国情怀和必胜信念转化为推动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以更加坚定的意志、更加过硬的本领、更加严实的作风,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为学校全面建成国内一流研究应用型大学作出新的贡献。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党委书记李松: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以盛大阅兵仪式,同世界人民一道纪念这个伟大日子。80年前,中国人民经过长达14年艰苦卓绝的浴血奋战,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在苦难辉煌中孕育出伟大的抗战精神。历史激荡人心,精神历久弥新。面向新时代新征程,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那样,“我们要弘扬伟大抗战精神,以压倒一切困难而不为困难所压倒的决心和勇气,敢于斗争,善于创造,锲而不舍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直至取得最后的胜利”。今天,我们站在历史的新起点,看雄师列阵、铁甲生辉,热血澎湃,让我们汲取奋进力量,忠诚履职,实干担当,不负先辈,不负历史,不负时代,团结凝聚学院师生智慧和力量,为学校高质量发展,为辽宁全面振兴不懈奋斗。

安全科学与工程学院党委书记张勇志: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以恢宏场面展现人民军队现代化成就,彰显捍卫和平的决心,令人震撼与自豪。安全科学与工程学院始终服务国家安全战略,聚焦矿山灾害防治、应急管理等领域,培养大批安全人才,拥有国家重点(培育)学科,科研成果获国家奖4项、省部级奖50余项,为能源与公共安全提供支撑。此次阅兵展示的无人化、智能化装备,与学院在矿山智能通风、灾害预警等方向的科研方向高度契合,凸显科技对安全发展的支撑。我们将以伟大抗战精神为指引,发扬“太阳石精神”,深化产教融合,培养兼具家国情怀与专业素养的安全人才,为新时代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践行“平安中国”使命。

测绘与地理科学学院党委书记王崇倡:9月3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在聆听了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观看了壮观的阅兵仪式后,心情久久不能平复。八十载沐雨栉风,八十载砥砺前行,人民军队的武器装备发生了天翻地覆的质变,从小米加步枪到大国重器,从“万国牌”到自主研发,从引进仿制、跟跑到领跑超越,从陆军单一兵种到多军种,人民军队脱胎换骨,我国的国防力量前所未有的强大,令人备受鼓舞。历史表明,强国必须强军,军强才能国安,军强才能有震慑宵小、和平发展的底气,但中国绝不会走“国强必霸”的路子,经历了抗日战争的中国人民,更加懂得和平的珍贵,更加珍惜现在幸福的生活。强军是为了更好地守护和平,维护人类共同安全。而今世界并不太平,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已势不可挡,让我们传承和弘扬伟大抗战精神,共同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

电气与控制工程学院党委书记田国胜:回望14年的抗战岁月和80年的奋斗征程,感慨“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铭记历史不是为了延续仇恨,而是为了更好地开创未来。”作为高校的党务工作者,我们要用好“历史教科书”,教育引导学生承担起民族复兴的历史使命。我们要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勇担“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全面把握教育的政治属性、人民属性、战略属性,以教育强国建设为目标,高质量实施新时代立德树人工程,教育学生铭记历史,弘扬伟大爱国主义精神、伟大抗战精神,从中汲取开创未来的智慧和力量。

信息化与网络管理中心主任王丹琳:回首14年的浴血奋战,中国人民以巨大牺牲支撑起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最终在1945年9月2日东京湾“密苏里”号见证日本投降,9月3日举国欢庆,正义必胜、和平必胜、人民必胜的真理熠熠生辉。在学校观看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现场,气氛庄重而热烈,师生代表们凝神观看、热泪盈眶,充分展现了高校应有的家国情怀与使命担当。当现场展示英雄队伍旗帜的环节开启,瞬间忆起杨靖宇将军“冰天雪地里孤身抗敌、腹中只剩草根树皮”的壮举和刘老庄连82名战士“宁死不屈、全员殉国”的忠勇。作为新时代的高校教师,我们应铭记历史、缅怀先烈,将伟大抗战精神内化为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在高校信息化建设中续写新的荣光。

外国语学院党委副书记杨洋: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艰苦卓绝的伟大战争,在中国共产党倡导建立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中国人民以铮铮铁骨战强敌、以血肉之躯筑长城,取得近代以来反抗外敌入侵的第一次完全胜利,中国人民以巨大的民族牺牲,为拯救人类文明、保卫世界和平作出了重大贡献。阅兵仪式不仅展现了我国强大的国防力量和国家的繁荣昌盛,更是国家综合实力的彰显。此次大会为外国语学院学生提供了鲜活的爱国主义教育素材,能够更好地引导学生在学习外语专业知识的同时,用外语向世界传播中国声音,让更多人了解中国的发展与成就,厚植家国情怀,讲好中国故事,为国家的对外交流与合作贡献力量。

土木工程学院团委书记包宇洋:观看了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后,心潮澎湃,深受震撼。这场庄严的大会不仅是对历史的深情回望,更是对伟大抗战精神的时代传承。80年前,中华民族以钢铁意志和血肉之躯筑起救亡图存的钢铁长城,赢得了近代以来抗击外敌入侵的第一次完全胜利,奠定了民族复兴的历史基石。作为高校基层团委书记,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伟大抗战精神是中华民族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必须代代相传。我们要引领广大青年学子深刻理解“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坚定“听党话、跟党走”的理想信念,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发展伟业。要引导青年从抗战历史中汲取信仰力量,锤炼过硬本领,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中国。

矿业学院团委书记蒋来:在观看完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后,心情格外激动与自豪。杨靖宇在冰天雪地中孤身抗敌,左权在枪林弹雨中指挥战斗,他们用生命诠释了视死如归的民族气节。中国抗战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中国人民以巨大牺牲支撑起东方战局,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伟大抗战精神,蕴含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这次阅兵,不仅是对强大国防力量的展示,更是对伟大抗战精神的传承。作为学校基层团委书记,要引导广大青年学子铭记历史,传承和弘扬伟大抗战精神,让他们明白今日和平来之不易,激励他们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电气与控制工程学院电气23-8班学生王琳语:“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势不可挡!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必将胜利!”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让我倍感振奋。阅兵式不仅是展示国家军事力量的时刻,更是一次凝聚民族精神的契机。当《钢铁洪流进行曲》响起,战旗方阵接受检阅,我热泪盈眶,一瞬间仿佛看到了先辈们在战场冲锋的身影,先辈们的身影与如今现代化军队相重合,看着整齐的方队、先进的装备,我为祖国的强大感到无比自豪。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我将从阅兵式中汲取奋进力量,继承和弘扬伟大抗战精神,努力学习专业知识,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