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简介

学校简介

责任编辑:宣传部作者:发布时间:2023-08-02点击次数:

学校办学特色鲜明,已形成一校、两地(阜新市、葫芦岛市)、三校园(中华路校园、玉龙校园、龙湾校园)的办学格局,总占地面积2830亩。在沈阳建设辽宁工程技术大学高等研究院,在鄂尔多斯、乌鲁木齐分别建立鄂尔多斯研究院、新疆研究院。学校作为辽宁省地方高水平高校,被教育部确定为对口支援新疆工业学院、新疆工程学院高等学校,建设“宁夏高等研究院”和“内蒙古高等研究院”合作单位。现有在册学生40000余人,其中全日制在校博士生、硕士生、本科生、留学生31000余人。教职工2098人,其中专任教师1704人,高级职称教师868人。学校拥有“长江学者奖励计划”讲席学者1人、青年学者1人,国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3人,“国家特支计划”创业领军人才1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58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1人。学校5名教师入选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4名教师入选辽宁省学术头雁,拥有2个“兴辽英才”高水平创新创业团队,50名教师入选“兴辽英才”计划,14名教师入选“草原英才”工程(原 “英才兴蒙”工程),4名教师入选自然资源部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工程,3名教师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 132名教师入选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省部级教学名师41人,辽宁省攀登学者8人、辽宁特聘教授18人。拥有1个国家级教学团队、11个辽宁省教学团队、2个省级黄大年式教学团队。

学校着力加强“双一流”建设,形成了以工为主,工、管、理、经、农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结构体系。现拥有5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8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21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0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拥有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4个辽宁省“双一流”建设学科、7个辽宁省重点学科;6个省级现代产业学院;32个国家“双万计划”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4个专业通过工程教育认证(评估);获批9门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179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拥有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6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10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有6个国家级大学生实践基地、8个省级大学生实践基地;建有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1个国家安全生产技术基础研究中心、1个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6个省级协同创新中心;建有国家大学科技园、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20个省级重点实验室、5个省级专业技术创新中心、4个省级工程研究中心,2个行业协会工程研究中心、1个省级社科基地、2个省级智库平台。

学校始终将科技创新视为发展的核心驱动力,在露天矿山开采、矿井灾害防治、北斗导航、智能矿山装备等领域具有明显优势和鲜明特色,获国家科技进步奖6项、省部级科技奖励共计115项,社会力量奖617项,相关成果广泛应用于国家能源集团、中煤集团、华能集团、鞍本集团等近300余家大型企业,为矿山行业的安全生产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理论支撑与技术保障,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彰显了学校在科研创新方面的深厚积淀和卓越实力。

学校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推进“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向“五育融合”转变,以一流专业建设为引领,以专业认证为抓手,以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为路径,积极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培养理想信念坚定,具有“太阳石精神”、家国情怀和国际视野的应用创新型人才。2000年、2009年两次被教育部评为全国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2010年被教育部评为全国首批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50强,2016年被教育部评为全国首批99所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2017年被教育部评为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50强,2023年在《中国研究生创新实践系列大赛2023年度报告》中,学校喜获研究生培养单位年度贡献力百强、研究生培养单位质量贡献力百强单位。

面向未来,学校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推进“双一流”建设为牵引,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首要任务,以服务国家能源行业战略需求和辽宁全面振兴为价值使命,持续推进“五大发展战略”,着力实施“立足阜葫、东进沈阳、西出蒙新、贯通丝路”的新发展布局,在辽宁打造新时代“六地”、谱写全面振兴新篇章中勇于争先,在全面建成国内一流研究应用型大学的新征程上奋楫扬帆,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贡献辽工程力量!



上一条:学校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