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强国,辽工程何为

【教育强国,辽工程何为】继往开来,创新务实,努力为教育强国建设贡献环境力量 ​

责任编辑: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作者:赵晓亮发布时间:2025-07-02点击次数:

【编者按】为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辽宁考察时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贯彻落实《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聚焦“强国建设、教育何为”的时代命题,学校策划推出“教育强国,辽工程何为”专题专栏,旨在凝聚师生智慧,共话发展蓝图,以更高站位、更大格局、更宽视野谋划学校事业发展,切实为辽宁打好打赢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决胜之年决胜之战贡献教育、科技、人才力量,为教育强国、教育强省建设贡献智慧与担当。


继往开来,创新务实,努力为教育强国建设贡献环境力量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赵晓亮

建成教育强国,是实现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先导任务、坚实基础、战略支撑。为深入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和辽宁考察的重要讲话精神,环境学院聚焦立德树人、深化教研改革、推动科技创新、服务国家地方等重点工作,主张调研、尊重现实、坚持问题导向,对标对表加快建设一流学科,推动环境学院高质量发展,努力回答好“强国建设、高校何为”的时代命题。

高举旗帜,做好忠诚担当的政治答卷。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未来五年,学院坚持“思政教育-典范引导-制度导向-营造氛围”多举措发展模式,开拓思路、重抓落实,坚持将“德智兼备”作为教师第一标准,把师德师风作为学院建设与发展中聚焦的“精神灯塔”。面向国家生态文明战略需求及学院发展规划,努力构建一支忠诚担当、勇于奉献的高水平教师队伍,传承发扬“周而不比和而不同”的学院“和”文化情怀,精诚团结、砥砺前行,不断开创环境学院发展新局面。

牢记使命,做好生态环境的创新答卷。围绕碳达峰与碳中和、“一带一路”生态文明建设等国家战略,扎根辽西、胸怀天下。依托资源与环境、矿山环境工程2个博士点,环境、林学及水土保持3个硕士点,聚焦大型矿区生态修复与重建、区域环境污染防控、沙漠化与荒漠化治理等重点领域,继续做好煤基固体废物资源化、矿井水预警与治理智慧系统等方向”揭榜挂帅“重大科技项目战略性的有组织科技攻关,继续做好巴基斯坦塔尔煤田生态修复国际项目创新性的有组织科研培育,打破学科壁垒、统筹学科链群,力争2025年底前实现生态环境学科潜力值冲顶ESI 1%,奋力建立矿山环境治理特色鲜明的学科地标,不断提升我校生态环境学科的学术影响力和社会美誉度,为国家“三北”防护生态工程建设、辽宁省“科尔沁沙地歼灭战”计划及矿山生态文明建设与发展贡献新作为。

笃行实干,做好“三全育人”的满意答卷。以《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为指引培养生态文明建设之才。学院将始终坚持以现实问题为出发点、以科学研究为支撑点、以工程示范为落脚点”三点一线“的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理念。坚持开展新生党课、入学教育、学术讲座、课程引导、党团班共建、志愿服务等一系列活动,引导环境学子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努力成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积极组织开办由国内院士、知名学者等主讲的“生态文明讲座”主题大讲堂,高维度多层次阐释生态文明,强力提升课程思政示范课程质量。积极筹备主办、承办国际国内高水平学术会议,全力打造环境生态类国家、省部级具备广泛影响力的大学生创新创业学术平台,全面落实以课程教学、创新创业、学术实践为主线的”三全育人“新格局,努力建设好学士、硕士、博士全链条生态环境类人才培养体系,奋力谱写环境学院高质量育人发展新篇章。

面对新使命新任务、新赛道新机遇,环境学院将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践行”生态报国“使命担当,继往开来,创新务实,努力为我校教育强国建设贡献环境力量。